我的幼年在父母忙碌的生活中渡過,時常把我託交給哪個阿姨、伯伯、奶奶、外婆或是台南的乾爹乾媽是常有的事,也因為如此,造就我喜歡跟人相處的個性,也因此集三千寵愛於一身,少了父母的陪伴,卻多了許多人的疼愛。
但,心中難免遺憾.....

如今,自己身為一個孩子媽,我不將我的親子時光外包給他人,不讓孩子有著外包的幼年,我喜歡跟他相處,跟他一起畫畫、玩玩具、跑跑步、騎騎車、唸書給他聽,一起喝下午茶.......這是四歲以前,我們每天做的事,每天都很開心,可是他的人際相處事除了媽媽外,他卻不知如何去拓展與他人的相處,是社交障礙嗎? 帶他去鑑定,醫生說:不是。

找了好久的原因,是因為這一年多的忙碌,孩子沒有跟著我的時間表一起跟進,依舊停留媽媽應該陪我的思維,所以我們有了:『相看兩厭』的局面,他覺得我是壞媽媽(我好傷心,嗚嗚...),我覺得他是調皮愛搗蛋的孩子(氣到不行),讓人傷腦筋。

『人生可貴與美好之處,往往是將時間花在毫無經濟生產力上』,我早已有這般的體悟,所以我早早便離開外商公司美好工作的包袱,專職家教,過著貴婦般的生活,結婚、離婚,是人生的一大轉折,處處考驗我對事情的計劃與掌控能力,雖然很羨慕過去一個人的生活,但我著眼的未來是我與孩子,10年、20年後的生活。

我願意陪孩子做任何事情,但是生活必須要過的,還是得去努力,不然怎麼有美好可言?


但是,要如何才能讓孩子明白呢!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蘇菲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